中震防发﹝2015﹞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民(宗)委(厅、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局、民宗局、科协: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现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内外防震减灾实践表明,拥有灾害忧患意识、主动做好灾前防御工作,了解地震灾害基本知识,掌握地震灾害逃生避险技能,对从容应对突发地震事件,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灾情重,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统计表明,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其中,仅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我国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贯穿的宁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处于地震烈度七度以上的高烈度区占当地面积的71%,占全国七度以上总面积的70%。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地震灾害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损失。但与全国相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依然滞后,不能更好地适应公众对地震安全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贯彻落实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的理念,践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根本宗旨的重要措施,对于全面提升少数民族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震减灾科普工作部署,按照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及其实施方案,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防震减灾知识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创新形式、示范引领,深入持久地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持续增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能力,形成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上篇:
下篇:
Copyright @ 2017 www.cdsdz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365体育网站
电话:0931-8826852 传真:0931-8826852 邮箱:gansumw@163.com 备案:陇ICP备11000749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